黑料吃瓜网热点大瓜:糖心vlog第5季 糖心vlog柚子猫 频网站-务实合作为中斯关系注入源头活水(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中斯水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观测水样本数据。
科伦坡市中心水果市场,当地居民正在选购新鲜水果。
加莱韦勒镇的农户正在用水渠引来的清水清洗收获的萝卜。
在中国技术支持下,马坎杜拉可持续农业与发展研究中心开辟了菠萝试验田。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张矜若摄
一大早,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康提市的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以下简称 " 中斯水中心 ")已是一派忙碌景象。研究人员有的整理样本,有的操作实验,有的记录数据。这样的景象让该中心主任韦勒戈德感慨不已,他说:"10 多年前在中国的经历让我梦想着,斯里兰卡也能拥有一个专业、科学的水技术实验室。如今,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梦已成真。"
中国和斯里兰卡传统友好。建交 68 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树立了不同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斯在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和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从水合作项目保障清洁用水,到农业技术支持提升作物产量,再到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农田灌溉,务实合作为巩固好、发展好中斯关系注入源头活水。
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合作——
" 让更多当地民众喝上‘放心水’ "
2013 年,韦勒戈德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寄去一封信,讲述自己参加中国科学院 " 水与卫生 " 援外培训班的经历,询问是否能基于课上讲授的水处理技术开展合作,以解决与斯里兰卡饮用水相关的慢性肾病问题。韦勒戈德说:" 斯里兰卡面临严重的水质不达标问题,居民所受的健康困扰是驱使我向中国专家写信求助的重要原因。"
来信让魏源送深受触动,从 2014 年开始,他多次赴斯里兰卡病区摸排走访、开展调研。2015 年 3 月,中斯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合作,打造了以中斯水中心为主的一系列合作平台机制。2021 年 10 月,中国商务部援建的中斯水中心科研综合大楼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双方已在斯里兰卡建设 4 处饮用水示范工程,共为 5000 余名村民和 1300 余名小学生提供了安全饮用水。中斯水中心为当地累计培养 30 余名医护人员、20 余名疾病调查人员、20 余名水务人才、30 余名硕博研究生。
" 中方带来多种水净化和综合治理技术,还帮助我们降低水处理成本,让更多当地民众喝上‘放心水’。" 韦勒戈德表示,项目获得斯多个相关部委的政策或资金支持,使得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国农业专家带来先进种植技术——
" 为我们科学种植水果打开了一扇窗 "
试验田里,一排排高大的香蕉树整齐排列,金黄的果实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以北约 65 公里的马坎杜拉可持续农业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专家开辟的香蕉试验田喜获丰收。" 我们采用了香蕉组培脱毒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香蕉套袋等技术,大幅提高了香蕉产量。同时,收获的香蕉不仅外观漂亮,口味也更好,很受市场欢迎。"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赵增贤告诉记者。
斯里兰卡地处热带,自然禀赋优越,有 100 多种可食用水果作物。由于缺乏现代种植管理技术,水果产量低、品质欠佳。2023 年 5 月,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启动,中国热带农业专家入驻斯里兰卡,带来了香蕉、菠萝、芒果等的现代种植管理技术,为当地果园带来新气象。
" 从种苗培育、种植管理,到抹花套袋、无损伤采收,我们将整套农业技术教给了当地农户。" 赵增贤介绍,专家组已在当地培训超过 1900 人次,组织理论培训超过 70 场,试验田也成了田间课堂、培训基地。
在阿努拉达普拉市,合作项目芒果示范基地就建在当地农户迪萨纳亚克一家的农场里。记者采访时,迪萨纳亚克正在翻修老房,他带着记者绕着院子内外转了一圈,脸上满是喜悦。他说:" 采用中国技术后,芒果产量大增,收入提高不少。我相信今后的收成肯定会更好。"21 岁的芒果种植户桑贾亚参加了不少技术示范培训,他说:" 中国专家带来的技术为我们科学种植水果打开了一扇窗。我希望尽快掌握这些先进技术,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项目启动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驻斯里兰卡代表处官员卡皮拉 · 穆纳辛哈考察试验田不下 50 次。他告诉记者,种植技术的改进带来了产量的大幅提升,期待中方继续与斯里兰卡分享农业技术经验,扩大技术示范面积,帮助更多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代表维玛兰德 · 夏朗对中国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 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长期合作伙伴,为南南合作树立了榜样。"
中企承建中部 17 公里水渠项目——
" 给村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
清晨,康提市向北约 70 公里的加莱韦勒镇上,一条 4 米多宽、2 米多深的明渠旁热闹非凡。妇女们从水渠里取水清洗着萝卜,小伙子们接过洗好的萝卜,铺在地上晾成一排。水渠两岸的农田里,有农民扛着锄头翻地,也有农民驾着拖拉机轰隆而来。
" 修建水渠一举多得,既可以灌溉农田,也便利日常清洗,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扰。水渠给村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加莱韦勒镇镇长尼杉萨说。
斯里兰卡水资源分布不均,为解决部分地区旱季严重缺水问题,斯里兰卡政府制订了马哈韦利水安全投资计划,希望将斯里兰卡西南部丰富的水资源引入相对缺水的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中国建筑 ")承建了斯里兰卡中部 17 公里水渠项目。2024 年 5 月,项目主体完工,水渠覆盖加莱韦勒镇周边的 10 个村庄,可灌溉农田近 400 公顷。
该项目经理郭秉奎介绍,水渠起到防洪蓄水的作用,保证 " 旱能浇、涝能排 "。雨季时,流向下游农田的洪水可以蓄积到水渠里,对下游农田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旱季时,来自附近湖泊的水源被输送到水渠,可以保证周边农田灌溉。
" 以往我们的耕作主要靠雨季降水,只能种上一半的地,村里经常因为用水发生矛盾,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干涸的耕地种上了水稻,我们家今年可以多收获 300 公斤水稻!" 加莱韦勒镇阿卢特韦沃村村民贾纳卡 · 班达拉说。
中国建筑斯里兰卡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刘兵全介绍,项目将工程建设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为当地提供了 600 余个就业岗位,还实施 " 鲁班工匠计划 ",为当地培训技术工人 80 余名。在项目上工作 3 年多的斯里兰卡环境工程师罗文 · 阿迪卡里说:" 多亏了水渠,附近农田有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大家都很感谢中国朋友。"
(本报科伦坡电)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5 年 01 月 18 日 03 版)
(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