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门-今日黑料-最新足球宝贝:卡洗衣机里面的姐姐叫什么-新版《豺狼的日子》:影史经典杀手的堕落
新版《豺狼的日子》(The Day of the Jackal)快要播完,豆瓣8.5的评分已经超过1973年的原版。但不管分数怎么样,剧版的改编是一个大大的失败。
它的失败很有时代特色:平庸,不自信,哪里都想讨好,却兜不住漏洞百出,把原著和电影版的魅力散失殆尽。
《豺狼的日子》海报
艾迪·雷德梅恩扮演的“豺狼”确有魅力。然而这魅力来自演员本身,和剧本无关。禁不起推敲的剧本倒是多次令人物蒙羞,使“豺狼”这个影史经典的杀手形象,沦为没有职业操守,更无信念,近乎恐怖分子的杀手。
于是,每每因艾迪·雷德梅恩冷峻精准的开工前准备而聚起来的气,总会因为某些没有必要的滥杀或者很没品的操作(比如竟然向雇主求助!)而迅速散佚。
《豺狼的日子》剧照
原版中,“豺狼”只杀了三个人。在这里,“豺狼”一路末日狂欢,杀人无数,留下长长一串马脚,搞得观众很困惑,发觉他根本不是嘴上所说的“干完这一票就卸甲归田”。其做派上更像在一心求死,好被迫停下这双杀人狂魔的手,不再危害社会。
这位“豺狼”一点也不酷。他脚踩西瓜皮,滑一步看一步。越滑越狼狈,却还能一直保持时尚先生的靓丽外表,在欧洲任何一座城市的街头都行头漂亮,不输给任何人。
据说他的多变外形,致敬了1970年代著名的“变色龙”大卫·鲍伊先生。这没问题,问题是人物做事的动机和准则非常混乱。这种混乱并非来自一颗丰富心灵的多变色彩,纯粹只是编剧的力有不逮所致。
《豺狼的日子》剧照
提及“豺狼”前史时,我们被告知是他炸死了在阿富汗的战友,理由是他们滥杀平民而无悔意。但就在“豺狼”一手把战友们推向死亡陷阱之前,他毫无挣扎地在度假期间接受了第一份杀手的活计,一句也没过问自己的枪下鬼是否“无辜”。
他对自己生意至关重要的老友过河拆桥。如果说眉心那一枪是出于自保,又有什么必要在危机尚未迫近时,就虚张声势地恐吓老友呢?这使“豺狼”不仅不酷,还缺乏自信,显得抖豁。叫得凶的,一般都是弱狗。厉害的狗不屑于吓唬,纵身一跃就是了。
杀手最忌抖豁。而他不仅“抖豁”,身上还挂了一个老婆,一个孩子,一个妻弟,一位丈母娘。拉拉杂杂的一大家子人,本意是增加人物厚度,可全是扯淡。
他们在意大利风景如画的山麓之家唧唧呱呱,焦灼不安,和“豺狼”孤身纵贯欧洲的危险之旅完全割裂。他们怀疑“豺狼”,继而害怕“豺狼”。“豺狼”则竭尽全力地欺瞒,若欺瞒不成,谁都能猜到他会做什么。这样的家庭关系始终只在单一维度里打转,既累赘,又平庸,还不如让“豺狼”做独狼。可这样,怎么能凑满十集呢?
于是,编剧又打起“双雄”的念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演员的外表变得不大好评了。但安排一位长相抱歉的黑人女演员当女主角来追踪“豺狼”,首先在视觉上就是失衡的。何况她的演技也抱歉,只懂表现刚毅勇猛,在情节需要时稍微做一些“内心流露”式的表演。有她在,注意力都被其强壮的躯体吸引住。
《豺狼的日子》剧照
大概是为了对称,编剧为女主也安排了一个老公,一个小孩。同样只是填充长度混弧光的存在而已。
这对“双雄”之间既不对等,也无互动,只有最最表面的相似点:他们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就这一点,编剧还需多次强调,恨不得写成文字向观众当面呈现。
看了那么多电视剧的观众,早就知道屏幕上的情报机构并非善类。隔壁《流人》(Slow Horses)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虽然观众早有准备“当局”有秘密,有龌龊,手段亦凶狠,却仍旧能在曲折的故事中觅得乐趣,感叹几声,觉得大伙可信又可怜。可在这里,有名有姓的特工统共只有四个人,连带女主,都是没有个性的人。他们谁和政要或“豺狼”勾连,又有什么要紧呢?
最后说说“豺狼”的刺杀对象——一个马斯克式的狂妄生意人,因为即将发布加密货币“河流”而成为旧势力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这个拿流行元素拼凑的刺杀对象就像一个玩笑,把“豺狼”的最后一个任务也变得很不严肃。杀了一个人,加密货币就不能发行了吗?发行一种加密货币,就能改变世界了吗?两条规则都很天真。
原版中的政治刺杀有信念支撑。不管杀手是否有信念,观众有就可以。信念可以撑起“豺狼”的所有行动,为最后虽然只差毫厘却无可避免的失败提供叹息的空间。
《豺狼的日子》剧照
顶尖的高手,自恋的精英,沉默寡言、不轻易违背原则的英雄,从第一秒开始,就在走向失败和死亡的双重不幸的结局。这是“豺狼”成为经典的缘故。
剧版洋洋洒洒十集,成功塑造了一个业务能力尚可,行事粗鄙无原则,话多还爱威胁人,却特别讲究穿衣打扮的傻瓜杀手。
看着他走向宿命,除了惋惜艾迪·雷德梅恩朦胧忧伤的脸,内心不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