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心席绢小说:糖心app-9岁孩子半个月充值六千元,家长:CoStudy是自习室还是“氪金室”
近日,家长王女士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投诉称,自今年9月起,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她9岁的孩子在一款名为“CoStudy”的线上自习室软件,累计充值6300余元。事后她通过苹果官方的未成年人退款渠道申请退款,但两次申请都未通过审核。CoStudy则回复称,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前述充值是未成年人操作,因此无法退款。
costudy客服提供给家长的用户订单总额
就此纠纷,澎湃新闻致电CoStudy。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提供的孩子身份证,无法证明充值是未成年人实施。消费者向孩子提供了充值方式,可以看作默许孩子的充值,“因此无法确定未成年人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的”。
家长:可无限额充值?
为了方便孩子日常交作业,王女士准备了一个不常用的苹果手机。孩子下载CoStudy软件时,她也注意到该软件为虚拟自习室。为了方便孩子手机解锁和平时打卡,她还给孩子录入了指纹。
没想到的是,10月3日收到信用卡账单后,她发现当月账单竟有8000多元,“往常每月只有两三千元”。
经查询,王女士发现账单中多笔都是CosStudy的充值和包月消费记录。她整理的账单截图显示,9月16日到9月28日累计在CoStudy充值6300余元,包含“Co岛会员”(连续包月、3个月、12个月)共计313元,购买“Co钻”60440个共计6044元。
部分充值购买截图
“9月17日和9月18日两天的充值记录就高达5030元。”王女士认为CoStudy的支付设定十分不合理,“对单日消费没有限制,孩子通过支付宝关联的信用卡和花呗就能轻易完成支付。”
澎湃新闻注意到,CoStudy App在苹果应用商城被列为效率类软件,开发者为可思达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2月6日,记者下载CoStudy App后发现,进入后可通过手机号、微信等方式登录,不需要实名认证。此外,用户可以购买名为“Co钻”的虚拟货币,用于购买道具、专属寝室门票、服饰、食物等虚拟物品,创建虚拟店铺、装修模拟教室和家、在CoWall上留言等。而购买Co钻时有6元、18元、30元、68元、128元和328元六种价位,分别对应不同数量的Co钻。
co钻和co岛会员的购买页面
不过,CoStudy《用户充值协议》特别提示,“本平台不鼓励未成年人使用相关服务,未成年人请委托监护人操作或在监护人明示同意下操作,否则不得使用本平台充值服务。”
“CoStudy表面是自习室,但包含经营性的小游戏,孩子们可以买道具、买皮肤、互相交换礼物。”王女士称,“孩子最多一天充值了三千多将近四千块钱,也没有限额,可以一直充。”
“付款的时候只需要按指纹,也不给发短信提醒,所有的充值记录我都收不到。”发现上述情况后,王女士立即收回手机,并取消支付功能和连续包月。随后,她通过苹果官方的未成年人退款渠道申请退款,第二天就收到通知称不符合退款要求。
10月5日,王女士再次发起申请。10月6日她和苹果客服取得了联系,“我说充值是孩子操作的,我们并不知情”。她说,对方回复称会反映情况,但最终审核结果依然是不符合退款条件。
除了苹果外,王女士还尝试与CoStudy联系。“添加CoStudy工作人员微信后,一开始对方展示了孩子的注册账号和充值订单,并表示如果直接从CoStudy退款,苹果会扣除30%的手续费。最后对方又说无法证实是未成年人充值,因此不予退款。”
“我孩子应该不知道自己是在充值,他还不到十岁。”王女士称, CoStudy App中最大的328元3280个“Co钻”套餐,她孩子连续点了十次,还买了三种包月会员,“如果是大人不会买三种会员”。
11月18日,CoStudy客服联系王女士称,可以退款1000元,但王女士不认可该处理方案。
CoStudy:无法证实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
就此纠纷,澎湃新闻随后致电CoStudy。工作人员表示,未成年人充值后退款需确认两点,一是确实是未成年人的行为,二是家长不知情。“消费者只发了小孩子的身份证,不能证明充值是未成年人充的,除非王女士能够提供明确的未成年人操作证明,否则无法按照未成年人退款政策处理。”
至于王女士的孩子可以用摁指纹来完成支付,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家长提供了充值方式,可以看作家长默许”。工作人员表示,苹果手机绑定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账户后一般都可以收到通知,因此不能确定未成年人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的。
随后,澎湃新闻致电苹果客服。工作人员称,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需要经过审核流程,“无法确定是人工还是机器审核”。
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就本事件而言,线上自习室工具软件包含经营类游戏功能且涉及充值消费,应受《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规范、约束。“涉事孩子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法律行为未经父母同意或追认的,属于效力待定合同,法律后果归于无效,因此游戏公司应当退款。”
“未成年人身份甄别以及如何确认充值是由未成年人实施,仍然是目前游戏退费维权最大的难点和痛点,很多平台、游戏商要求家长举证,但这种举证对家长来说难度甚大,因为现阶段的手机并不具备实时监控功能。”赵良善指出,根据《民法典》第34条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本案中,9岁孩子能够充值玩游戏,说明家长未看管好手机支付密码、未看管好孩子,家长需要承担监护不力的责任。”
赵良善建议,游戏公司要对游戏设置人脸识别系统,从而让实名认证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