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视频在线观看官网:成品短视频代码推荐大全-官方解读来了:南昌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作为南昌历史上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获国务院批复,科学描绘了南昌面向2035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在南昌的落地细化。
12月9日,南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自然资源系统相关负责人对《规划》内容和特色以及如何进一步细化、实施进行解读。
“多规合一”
科学描绘面向2035年国土空间蓝图
发布会上,南昌市政府副市长江新洪对《规划》的编制背景、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及特色进行了介绍。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202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南昌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组织编制了《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描绘了南昌面向2035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
根据国务院批复,南昌是江西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按照批复要求,《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昌篇章。
谋篇布局
引领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此次《规划》紧紧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聚焦“一枢纽四中心”的建设目标,筑牢安全底线、优化空间格局、提升效率品质,努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面向2035年,南昌将如何发挥省会引领作用,谋划城市未来发展?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局长伍锡论表示,要坚持底线安全思维,筑牢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基础。《规划》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一核一带两翼,一湖两屏五田”的全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大湖、大城和谐共生。明确到2035年,南昌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64.4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2.0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8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98.63平方千米以内。同时,《规划》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了洪涝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安全底线。
围绕“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构建“一主四副,揽山伴湖,拥江发展,组团布局”的城市都市区空间结构,实现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模式转变。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增加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合全市现有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按照不同产业类型空间需求,科学谋划服务业、制造业、科创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南昌在国家铁路网络中的枢纽地位,打造区域性航空门户和水运物流枢纽,完善公路网络布局,促进“空、铁、公、水”多式联运。
南昌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岩小明在发布会上介绍道,在积极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撑南昌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明确,到2035年,要实现“124高铁交通圈”,即:1小时通达南昌都市圈,2小时通达长江中游城市群及省内其他设区市,4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构建“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和“十纵十横十联”干线道路网络体系,实现“10分钟上骨干道路、30分钟上环城高速、60分钟可达南昌都市圈重点城镇”的目标。
增进福祉
打造中心城区1小时通勤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中始终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打造有温度的城市。《规划》以“全面覆盖、优质均衡”为目标,对居住、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城市公园等民生服务设施进行了统筹安排。
在居住方面,满足多元化的住房需求,依托南昌特色“1+5+X”社区邻里中心发展模式,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现代化居住生活环境;
在文化方面,完善市图书馆新馆等各类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孺子书房”等群众文化场馆项目融入百姓生活,为市民提供更多具有南昌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在教育方面,以城乡生活圈为基本单元统筹优化学前和义务教育设施布局,高效推进南昌中学、行知中学、洪都中学等基础教育设施项目的建设;
在体育方面,完善省市级体育中心、训练基地布局,推进体育公园、街边镶嵌式健身点和社区健身中心建设,为全民体育健身提供有效场所;
在医疗卫生方面,围绕全市构建“4+4+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加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的配置,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各县(区)至少有1所综合医院和中医院;
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儿童社会福利设施、残疾人社会福利设施和殡葬设施建设,构建更加主动、精准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城市公园体系方面,《规划》立足南昌“大都市、大生态”的特色,完善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均衡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形成内外衔接、融合成网的“生态—绿地”开敞空间系统。
以全龄友好为目标,《规划》提出高标准建设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差异化打造覆盖全域的城乡生活圈,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蓝绿空间,完善以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为支撑的城乡公园体系建设;推进“两滩七湾”天然泳场建设,满足市民群众在赣江戏水、参与更多水上活动的新期待。打造中心城区1小时通勤圈,建立以轨道交通系统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完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各类重大防灾减灾和应急设施布局,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彰显魅力
突出“山江湖城”空间特色
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襟三江而带五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董珂在发布会上介绍道,为彰显南昌的特色魅力,《规划》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全域风景,以及山水城市这四个方面突出南昌特色魅力,持续唱响“物华天宝的生态城市、人杰地灵的英雄南昌”城市品牌。
《规划》提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健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体系,统筹全域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性保护,传承南昌历史文化特色。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重点保护以白鹤、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生境,进一步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品牌。塑造特色魅力空间,打造赣江、抚河、梅岭三条魅力风光带,营造城内、城边、城外各类魅力空间,构建通江达湖、山水融城的特色魅力空间格局。强化“山江湖城”空间特色,优化赣江两岸滨江岸际线,控制观山视线廊道,构建“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塑造“西山耸翠、章江秋水、鄱湖秀泽、魅力都会”的景观意象,持续唱响“物华天宝的生态城市、人杰地灵的英雄南昌”城市品牌。
接下来,南昌将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规划传导和管控机制,强化《规划》对其他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协同和约束指导。健全机制体制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和规划“留白”机制等规划实施配套政策,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定期体检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完善机制,让规划“能用、管用、好用”。搭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原标题《官方解读来了!南昌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