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鸡蛋:糖心vlog视频高清-政协委员呼吁保障校外教育培训市场预付费安全,教育部回应
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消息称,对于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综合施策保障校外教育培训市场预付费安全的提案》,教育部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已予以答复。
“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是校外培训治理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介绍,为加强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2021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教监管函〔2021〕2号),明确了对校外培训预收费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全面实施监管。2023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教监管厅函〔2023〕2号),明确校外培训机构预先收取的培训服务费应当按规定作为负债管理,严禁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2022年,教育部等13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教监管〔2022〕4号),进一步明确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培训收费实行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专款管理。当前,以银行监管专户为主要方式的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制度基本建立。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仍有一些机构逃避预收费监管要求,没有将预先收取的培训费缴入监管专户,致使“退费难”“卷款跑路”等问题偶尔还有发生。
教育部将加大预收费监管执法检查力度,按照《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依法依规查处违反预收费管理规定的行为。同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引导,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校外培训消费教育指导工作,增强学生家长消费保护意识,共同减少侵害学生及家长利益问题发生。
教育部表示,信息公开是加强校外培训监管的重要方式和提高公信力的有力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市场主体应当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日常监管中,各地明确要求培训机构“证照齐全”,且在机构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证照。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279号),明确规定培训机构按照规定通过网站、收费场所、线上应用程序、公开媒体等途径,将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标准、教师资质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校外培训机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以及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价格欺诈行为纳入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内容。为便于学生家长了解培训机构信息,教育部建设了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机构办学资质、收费情况、从业人员、培训材料、培训课程等信息。当前主要问题是一些机构违反管理规定,逃避监管。
教育部将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及“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应用为抓手,推动各地培训机构纳入平台管理,主动公开公示培训机构信息,强化社会监督。
答复还提及,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推行“黑白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机构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将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黑名单”信息、抽查检查结果等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相对应企业名下并依法公示。将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失信行为,依据社会组织信用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信用管理并依法公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4年版)》,已将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纳入其中,为依法依规实施校外培训行业失信惩戒提供了支撑。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多部门联管联控任务和职责,目前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下一步,教育部将用好“黑白名单”制度,将培训预收费情况作为校外培训机构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严厉惩治违法失信行为,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