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网:《糖心淑女》朦荳-马上评丨“16岁前不注册社交账号”倡议可行吗?
这几天,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了一封《关于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倡议书》,建议同学们在16周岁之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不注册社交账号。这条倡议,很快引起了大量讨论。
这让人想到了最近的一条新闻:澳大利亚通过法案,16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这一举措在世界范围内都引发了关注和讨论。有声音指出,澳大利亚之所以如此立法,是“社交媒体可以成为欺凌者的工具、同龄人压力的平台、焦虑的推手、诈骗者的工具。最糟糕的是,它还可以成为网络捕食者的工具”。
过度沉溺社交平台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确实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已经无法回避。众多研究指出,发生在未成年人中的网络暴力、手机成瘾、视力下降等,都与社交媒体的普及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当然,也有人觉得对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一禁了之”。但既然是倡议,而且只是在16周岁之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不注册社交账号,就谈不上因噎废食。在“未成年人模式”等措施未完全落到实处的情况下,让孩子尽量远离社交媒体,待到16岁、心智相对成熟之后再使用,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
让未成年人与手机、网络保持距离,也是社会的共识。比如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就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实际上,其他不少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可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青少年对互联网的拥抱不是毫无保留的,必须得划定一个合理的界限。
现在的关键,在于找到“远离社交平台”之后的替代方案。青少年接触社交媒体,本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丰富信息的摄入、同辈之间的社交需求、单纯的娱乐放松等,很容易把青少年吸引过去。那么,倡议孩子远离社交媒体之后,这些基础需求能否得到填补,恐怕才是学校倡议能否实现的关键。
杭州这所学校倡议,设定一个“无手机时段”,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戒断手机;提出用丰富的课余生活,来代替社交平台的使用,“丰富的家庭生活,可以让他们花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这些考虑都是必要的,但由此会不会给家长带来新的负担,以及一些家长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手,和孩子一起戒手机,也是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倡议未成年人“远离社交平台”,不能简单理解为“断网”,在信息化时代,“断网”不可能做到,也没这个必要。但是,“16岁前不注册社交账号”的倡议,依然值得认真对待。正视社交媒体给青少年带来的冲击,也不妨对杭州这所学校的“试验”效果保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