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动漫:快手成年版怎么打开-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广东文艺如何持续领风气之先

文 /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梁善茵
推出具有中国精神、岭南特色的文艺精品
羊城晚报:此次连任广东省文联主席,有何感受?
李劲堃:在大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作重要讲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屹同志发表致辞。两位领导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我省文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为推动全省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让讲话精神开出文艺硕果。
大会推举我继续担任省文联主席,这份信任是责任,更是鞭策。未来五年,我将与第九届主席团全体同志一道,以 "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 的担当,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工作,努力推动广东文艺事业再上新台阶。
羊城晚报:过去五年,省文联取得了一系列的亮眼成绩。您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有怎样的思考?
李劲堃:八次文代会以来,省文联第八届主席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履职尽责,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人才培养、文艺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精神、岭南特色的文艺精品。
粤剧、杂技、岭南美术、广东音乐品牌越擦越亮,电影、摄影、舞蹈等文艺门类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推动形成广东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在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各艺术门类的软件、硬件发展有目共睹。
以美术领域为例,我们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打造了国际一流的文化地标,更在本届全国美展以一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极大提振了广东美术的全国地位。
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举行,既立体展示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最高水平,也综合展示了广东的策展办展能力和水平,还有力提升了广东美术创作水平。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高度评价:" 广东展区为全国美展树立了标杆。"
伟大的新时代需要创造与之匹配的文艺新高峰,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握这放飞梦想、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中国式现代化 " 广东精彩实践 " 的壮丽画卷;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奋斗故事,塑造时代新人的典型形象;坚持守正创新,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形式新手法新技术,打造更多贴合时代潮流的 " 破圈 "" 跨界 " 之作;利用大湾区 " 一点两地 " 优势,用情用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坚持弘扬正道,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岭南文化是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的 " 富矿 "
羊城晚报:广东文艺开风气之先。若要继续领风气之先,有哪些着力点?
李劲堃:岭南文化兼收并蓄,是广东文艺事业创新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富矿 "。舞剧《咏春》《英歌》,粤剧《白蛇传 · 情》等作品通过区域民俗活动、民间文化的观察和创作,为我们将区域文化因素转化为时尚、转化为 " 爆款 " 提供了重要样本。
因此,我们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广东地域特色和岭南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我们要完善挖掘扶持与引育并举的培育模式,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的发展平台。一方面信赖和支持已取得成就的艺术家继续攀登高峰,另一方面加大对新文艺群体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同时,鼓励扶持年轻艺术家。
特别是加强对各艺术门类表演创作、文艺评论、新媒体技术、艺术管理等重点紧缺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深入推进 " 互联网 + 文艺 ",探索成立网络和文艺融合的社团组织,为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补齐阵地短板。
我特别注意到,在本次大会期间,如何让日渐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艺创作,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热议的话题。
在这样一个技术不断升级变化的时代语境下,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更新方法论,尝试新手段,以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拓展新的空间。
在百年不遇的历史性阶段,我们要持续鼓励年轻创作者把视野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中,不断攀登国际传播的高地,在国际艺术里寻找到民族的独特地位。
实践 " 文艺如何赋能社会 " 命题
羊城晚报:如何处理好艺术家与文联主席两种身份之间的关系?
李劲堃:我始终努力 " 将心比心 ",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多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去思考工作,积极回应艺术家的诉求。自履行职责以来,我在艺术家身份之上就多了一份公共服务责任,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公共服务和学术上。
坚持创作让我更深入地审视在专业应该有何作为,如何团结广大的艺术家。我想,以我的学术判断力和学术身份,恰好为自己的工作方法提供了很多参考和说服力,从而让自己在 " 换位思考 " 中开展工作。
我也努力将自己在艺术上的理念和实践推而广之。这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也为艺术创作提供空前丰富的题材。我一直认为,艺术家只有关注社会,社会才会关注你。
文艺家应把握社会脉动,积极参与到社会构建当中,思考和实践 " 文艺如何赋能社会 " 的命题,进而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化精品。
作为服务型的文联干部,我们要有 " 扶上马,送一程 " 的责任意识,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扶持,深度贯通 " 做人的工作 " 和 " 推动文艺创作 ",搭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优秀人才和作品脱颖而出。
要有 " 大事精于细作 " 的工作作风、" 勤不言苦 " 的奉献精神,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以细求质、精益求精,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开创各级文联和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统筹:邓琼 吴小攀
编辑:吴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