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免费版污官网:网曝吃瓜黑料在线网站首页-言短意长|送别国士,主流媒体不缺席
说主流媒体只关心明星八卦,不关注共和国国士,不是身处“信息茧房”不自知,就是故意带节奏。
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院士逝世后,国内主流媒体予以多日的多种表达方式的报道,重温了他为国奋斗的一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凝聚了国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黄旭华报道案例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担当与责任。
2月10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生活札记馆”刊发了一篇题为《为媒体对黄旭华院士的充分报道点赞》的文章。

文章称,“在黄旭华院士逝世的当天,我以‘那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老英雄走了’为题发了一期公众号文章,并呼吁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能在宣传报道中发挥作用。这几天,我一直关注媒体的相关报道,欣慰地看到了媒体的出色表现。无论是主流媒体的深度挖掘,还是自媒体的广泛传播,都让我感受到媒体在社会价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送别黄旭华院士这一专题报道上,不管自媒体呼吁还是没有呼吁,主流媒体都不会缺席。这已经是一种报道自觉。
黄旭华院士生前长期在武汉工作、生活,此次也是在武汉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湖北媒体自然会对这位共和国国士的逝世予以充分报道,以怀念这位为我国潜艇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月13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02要闻版以《用新闻镌刻国士永远的丰碑》为题,系统回顾了“湖北主要媒体集结力量传播各界群众送别黄旭华院士的温情暖意”。

回顾文章梳理了湖北媒体的报道全过程:从2月6日黄旭华院士逝世,湖北媒体就迅速调度、主动谋划,在纸媒及新媒体重要位置推出一系列报道。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湖北日报》再一次将精神力量传递,表达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对英雄的崇高敬意。2月10日,《湖北日报》在一版刊发通讯《倾尽一城花 只为奠一人 英雄之城近万市民自发排队缅怀黄旭华》。
2月11日,《湖北日报》整版刊发独家报道《李德仁院士送别黄旭华院士 哼唱两人曾合唱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一位是中国核潜艇先驱,一位为共和国擦亮“天眼”。师出同门的两位学术泰斗之间跨越学科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2月9日晚,整合四地记者采访内容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今天,武汉的鲜花被抢光了》一经推出,迅速引发关注,稿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央媒转载。标题不提“悲痛”“哀悼”,但又将大家的尊崇、哀思与敬仰体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送别黄旭华院士的并不只有湖北当地媒体,全国主流媒体都在同步追思。仅以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旗下微信视频号“时政湃”这一个账号为例,从2月6日至今,该账号已发布纪念黄旭华院士的短视频就超过10条。

送别国士,回顾他“隐姓埋名,为国奉献的一生”,是为了激发全体中国人为国奋斗、科教报国的感情,也为了激励年轻人投身国家科技事业。
说“主流媒体不关心国士只关注明星八卦”,不过是一些人为博流量的偏激之言。主流媒体平时也会做一些涉明星的新闻,不过遇到国士离去的时刻,主流媒体自然挺身而出,不惜笔墨,书写功勋不朽的一生。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