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网站爆料:黑料门-今日黑料-最新海角-大外交|王毅时隔十年访英,专家:中英回暖对中欧有示范作用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025年2月13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会见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王毅表示,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同首相先生成功会晤,启动了中英关系改善发展进程。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近期中英财金对话取得丰硕成果,各层级交往相继恢复,彰显了两国务实合作巨大潜力,也充分印证工党政府奉行理性务实对华政策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斯塔默表示,期待两国开展坦诚、建设性对话,推动英中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访英期间,王毅还会见了英国首相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鲍威尔,并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双方达成六项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此次王毅访问英国并重启中英战略对话,表明中英两国正常的沟通机制已经恢复,两国政治关系的恢复,也给中英双边经贸和当前下行压力很大的世界经济释放了积极信号。同时,王毅此访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即将召开的背景下进行的,中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重大热点问题上交换看法、进行对话沟通,也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恢复常态:时隔7年重启中英战略对话
此访是王毅10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作为中英重要对话机制之一的中英战略对话,也是王毅此访最受关注的议程。中英战略对话最初在2004年建立,由两国外长负责进行。2010年,中英双方一致同意将该机制提升为副总理级。此次是两国时隔7年后重启中英战略对话。上一次对话2018年在北京举行。路透社称,“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在经历多年紧张局势后正在走向正常化”。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在本次中英战略对话中,中英就下一步双边交往合作的路线图达成了六项共识,包括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大臣访华并举行中英能源对话;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访华并举行中英科技创新合作联委会会议;英国教育大臣访华并举行中英教育部长磋商;加快筹备举行中英经贸联委会、卫生、产业合作等机制性对话;打造金融服务、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合作亮点;深化全球治理、发展伙伴、应对气变、网络安全等合作。
在对话中王毅表示,事实证明,中英加强对话合作是正确的选择,符合双方利益,顺应世界大势。中英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前形势下应展现大国担当,践行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推动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拉米表示,英中关系十分重要。当前国际局势中各种挑战增多,英中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性大国,有必要加强战略沟通,共促全球和平稳定。英方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成熟、有力的对华关系,愿同中方加强高层交往,开展建设性对话和各领域务实合作。
田德文表示,相较于此前举行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英战略对话是中英之间“更高层级、更具有原则性的一种机制”,这一对话的恢复表明“中英关系已经恢复到常态了”。他表示,从中方来说,中英关系从来没有所谓的“政治障碍”,“只要英国能够搞定自己国内破坏中英关系的政治力量,中英发展正常的战略伙伴关系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李冠杰对澎湃新闻表示,在此次中英战略对话中,中英两国展现出了进行务实合作的意愿,代表了双边关系向好的态势,中英“放弃了一些政治观念的分歧或争吵,然后加强有利于两国人民的一些合作事宜”,比如中国希望双方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对双方形成一种互利的关系。
李冠杰表示,无论是此前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访华与中方达成69项共识,还是此次中英战略对话达成的共识,“都是一种初步的意向,具体怎么去合作还需要具体部门去具体规划。” 他进一步指出,“只有高层交往或者是高层推动双边合作,那么下面才敢大踏步地往前面去进行。”
路透社报道,斯塔默在王毅与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鲍威尔会谈期间曾短暂加入,并向王毅强调,他希望建立“稳定且相互尊重的中英关系”。斯塔默的发言人向媒体表示,首相“重申了英国政府维护稳定和定期与中国接触的承诺,同时也会在分歧问题上坦率交涉。”
中英关系回暖对中欧关系的示范:中英各得其所
据新华社报道,王毅在与斯塔默会见时表示,中方愿同英方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巩固双边关系企稳向好态势,深化拓展基础设施、经贸投资、清洁能源等各领域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双方要加强战略沟通、增进理解互信,展现大国担当,在应对气变、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攸关人类未来的领域加强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在与鲍威尔会谈时,双方积极评价中英关系企稳向好势头和务实合作成果,一致同意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加强战略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将坚持开放合作主基调,探索扩大共同利益,推动中英关系行稳致远。双方还就战略安全以及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交换了看法。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斯塔默在与王毅会见时,强调了“他致力于建立英中之间稳定且相互尊重的关系的意愿,包括深化贸易投资和其他领域的合作”。
数据显示,尽管中英之间的政治关系在过去几年出现波折,但中英贸易关系保持了相对稳定。过去几年,包含中国香港在内,中国与英国双边贸易额稳定在1100亿英镑左右,截至2023年,中英双边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英镑。
自去年7月斯塔默政府上台以来,中英关系出现回暖迹象。去年10月,拉米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今年1月,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访问中国,重启搁置6年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69项互利共赢成果。她当时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英国的)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我认为缺乏与中国的接触令英国错失了一次机遇。”
据香港《南华早报》、美国“政客”新闻网等报道,英国商业及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或将在不久后访华,并重启中英经贸联委会,同时,唐宁街还在制定斯塔默访华的计划。
田德文表示,斯塔默领导的工党政府上台后,明显释放了改善中英关系的信号,“(改善中英关系)这种呼声在英国一直有,但是在保守党执政期间一直受到反华力量的压制,现在这种压制的力量有所减弱,所以斯塔默在这方面表现就要积极一点。”
田德文表示,从政治上来说,英国“脱欧”之后将“全球英国”作为其外交战略的定位,如果英国一直跟中国的关系“搞得很差的话”,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其实也是背道而驰的”,“斯塔默应该也是顺应了这个趋势。”
同时,今年又恰逢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田德文表示,中英关系的改善对中欧关系的发展来说,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他表示,从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来说,“中国是希望双方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的。所以这次王毅外长的外交行动,一方面是贯彻元首外交确定的大政方针,其实也是向世界展示一种姿态”,“(中国与)英国都可以建立正常的政治关系,中欧政治关系完全可以搞得更好。”
李冠杰表示,英国在脱欧之后,一直想扮演一个大国间“关键协调者”或是“有影响力的国家”这样的角色,在中欧关系中,英国可能也是这么一个角色,“比如中欧关系可能出现分歧了,英国可能是发挥调节器或润滑剂的作用”,“它起到的是一个第三方的作用。”
磕绊难免:有的问题中英难以合作但能对话
此次中英战略对话中,双方还同意加强各层级交往,深化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继续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助力各自绿色转型,并就中东局势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双方就乌克兰危机深入交换了看法。王毅全面阐释中方立场,强调中方始终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应该”为根本遵循,呼吁“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形势发展变化印证了中方主张的合理性和建设性。中方乐见一切致力于和谈的努力,支持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最终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中方愿同包括欧方在内的各方一道,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斯塔默12日表示,乌克兰必须成为结束与俄罗斯冲突的任何谈判的“核心”,并表示英国需要“增加对乌克兰的资金、能力和培训”,并补充说,英国政府“今年提供的援助比去年还要多”。
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事后特朗普宣布美国将派出磋商团队与俄罗斯展开停战谈判。此举引发欧洲国家普遍担忧,多名欧洲领导人强调乌克兰及欧洲国家不应被排除在谈判桌之外。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回应称,“在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以及欧洲安全方面,我们正在行动也将继续行动。”
上个月,英国与乌克兰签署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百年协议”,在英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的 128 亿英镑援助基础上,英国还将承诺“只要需要”,每年向乌克兰提供 30 亿英镑援助。
田德文表示,中英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不同,目前看双方更多的是交换立场,“中方希望各国不要递刀拱火,要劝和促谈”,英国则“希望中国在调解俄乌冲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双方不是完全没得谈,但合作不太可能。”他表示。
英国路透社、《独立报》等媒体在王毅访问前夕报道称,中英关系回暖目前还存在一些有指标意义的障碍,比如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迁址问题、英国国防部对中国投资北海风电场发出安全警示等。对此,李冠杰表示,所谓的“安全问题”很多时候是英国国内一些力量在进行炒作,“只要英国政府说安全没有什么问题,也就全部解决了”。
“其实还是要看英国人怎么去看待中国的崛起,或者是中英关系的一些变化”,李冠杰表示,“中英关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磕磕绊绊。”他表示,目前来看,斯塔默还是比较务实的一个政治人物,“哪些合作能促进英国的经济发展,他都可以去做。”
田德文则认为,目前的工党政府肯定有意愿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它到底有多大的自主性”。他表示,接下来大西洋两岸之间很可能会形成非常复杂的博弈,“比如欣克利角C核电站这个问题,不光牵扯到中国,还牵涉到法国。”
“首先从国内来说,斯塔默政府想要全面恢复对华务实合作,英国议会搞不搞得定是一个方面,然后国际上他还得考虑美国乃至欧盟的相关压力。搞得定我们乐见其成,搞不定也没什么办法”,田德文表示,“中国对中英关系的态度一直是开放和建设性的。”